山東德州市寧津縣針對政府人員刮起治庸風暴,當?shù)丶o委部門在全縣輪選人際關系簡單、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外地剛畢業(yè)大學生,配備暗訪儀,在全縣各機關、鄉(xiāng)鎮(zhèn)暗訪。至今,查處64名工作人員,其中辭退2人、撤職1人、調離工作崗位1人、待崗培訓9人。(5月4日《山東商報》)
幾名大學生充當“專職”暗訪隊員,說這就是“外部監(jiān)督”,定義未免太狹窄;暗訪隊治庸的路子能走到多久,疑問也很大。
寧津縣紀委方面表示糾風絕不是“一陣風”,而且正在建立長效機制?!伴L效機制”會是什么機制?將暗訪制度化,暗訪隊機構化?那就又走上了“機構迷信”的老套路——既設機構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便是機構外再設機構,比如“馬上辦”“治庸辦”“效能辦”……雖說這類新設機構能顯現(xiàn)出一時的朝氣,而實質上不過是在重復著既有機構的職能,“長效”下去,朝氣與激情必然與時俱減;本該由紀檢監(jiān)察部門監(jiān)督的工作,卻要另設新的機構,怎能保證時間一久,這些新的機構其工作效果不會回到紀檢監(jiān)察部門監(jiān)管不力的情形?
以換一個名字,新設機構來推行本屬于日常工作的思路,實際上是陷入運動式治理、權宜之計的困境。
寧津縣輪選大學生充當監(jiān)督員,是因為面對體制內部自我監(jiān)督弱效這種困境的無力;然而現(xiàn)在的大學生“暗訪隊”其實遠沒有走出“自我監(jiān)督”機制,充其量它屬于舉報性質,而處理不處理,是否能達到嚴格依法的尺度,仍取決于體制內部監(jiān)管者的態(tài)度,那么這里便存在變數(shù)。
機關懶散病令縣委書記“整夜都難睡個囫圇覺”的寧津縣,治庸一年只有3人被嚴肅處理,那么被辭退的2人是不是在編人員?被撤職的副主任是不是倒霉的“典型”,其實是很值得懷疑的。那么,這種“雇用”大學生暗訪的治庸機制究竟能走多遠,所謂“長效機制”會不會回歸到沒有“暗訪隊”之前那種監(jiān)管不力的情形,就不好說。
我認為,組織“暗訪隊”是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了,如果暢通公眾投訴渠道,那么凡是去政府機關辦事的群眾,人人都可能成為“暗訪隊員”;辦事群眾如果對政府工作人員不滿意,監(jiān)督的積極性肯定不成問題。假如,政府能夠提供一個供群眾監(jiān)督的網站,群眾可將“暗訪”到的違紀問題曝光于此,不但可以監(jiān)督機關和工作人員,而且可以對問責情況進行監(jiān)督——我曝光了,你處理沒處理?效果肯定好于體制內部“風暴”,而且這種機制更容易做到長效,還免去了“雇人”暗訪的成本。關鍵問題在于,政府有無“長效之心”?
馬滌明(內蒙古 職員)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