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上海律協(xié)刑法與刑事辯護專業(yè)委員會(簡稱“刑法委”)舉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新型檢律關系的構建”講座。本場講座由刑法委主任馬朗律師主持,并邀請了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周健檢察官擔任主講人,刑法委副主任王恩海教授擔任評議嘉賓,上海律協(xié)副會長林東品律師作總結發(fā)言。本次講座為線上直播,共計1200多人收看了本次直播。
周健主任結合司法實務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情況,系統(tǒng)地從檢察官的司視角闡述了律師關注的“變更羈押措施”“是否起訴”等前沿問題。周健主任認為,鑒于認罪認罰不僅是采取強制措施的重要考量,亦是決定對被告人是否起訴、從寬量刑的關鍵。因此,認罪認罰必須具備實質意義。律師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時,應區(qū)分對事實的辯護以及對法律適用的辯護,從保障被告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fā),獨立行使辯護權,維護司法公正。
在評議環(huán)節(jié),王恩海教授以實務案件為例并提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律師不僅應當對法律適用提出辯護意見,也不能忽視對客觀案件事實的考察。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幅度如何把握,王恩海教授提出,應結合具體案件作出判斷。
最后,林東品副會長對本場講座作總結發(fā)言,鑒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律師的協(xié)商作用受限等實務問題爭議較大,該制度存在重構的必要性。為此,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應當重視控辯審三方的適用情況,確保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實質性,保障律師的獨立辯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