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wèi)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wǎng)上投稿系統(tǒng):
http://www.yxdday.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網(wǎng)址(東方律師網(wǎng))
www.yxdday.com
上海市連續(xù)性內(nèi)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lián)系
80后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靜默芬芳、智慧大氣,但現(xiàn)實總是知易行難:學習寫毛筆字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背誦唐詩宋詞,最熟的仍舊是開篇的那幾首;《大學》、《論語》等經(jīng)典著作依然是一知半解,從小生活在上海,卻對上海的歷史文化懵懵懂懂……
2014年,當我了解到上海正舉辦“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大賽”時,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賽了。2015年,我又次第報名參加了“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中華語言文字大賽”。
這些并不是因為我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希望通過參賽進行充電,鞭策自己去全面地學習、深刻地領悟,使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語言文字的精華,能扎根于思想、鐫刻于心底、根植于行動。
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為了備賽,我認真研讀大賽的推薦書目以及背景知識。在獲得正解的同時,我努力做到舉一反三,即通過一道題的線索,去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而不拘泥于一個題目的正確答案。比如涉及的詩詞名句,我都會將該名句所屬的詩詞完整地摘抄,了解其背景以及譯文,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惜時和惜福。傳統(tǒng)文化最絕妙之處就在于能以最簡單的語言厘清人生最質(zhì)樸的道理并且具有示范意義。《弟子規(guī)》中“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短短的12個字就告訴了我們時間的珍貴以及如何惜時;“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則將子女要孝敬父母的至理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經(jīng)典時時都在警醒我時間的寶貴,既要惜時多充實自己,更要惜福珍惜身邊人,用行動付出,用真心證明,學以致知、學以致德。
2015年,頗有意義,小有收獲。
1月11日,從初賽、復賽中一路過關斬將的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站在了“2014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大賽”的決賽賽場。9月13日,我又參加了“2015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中華語言文字大賽”的決賽。
兩項決賽同場競技的選手都是從全市上萬名參賽選手中逐級競技而出的。因此,競爭異常激烈。我憑著努力以及運氣,最終均躋身于百強行列。正可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一個國家的文化不會像青銅器,一旦鑄就便亙古不變,而是像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滋養(yǎng)著每代人,而每代人又會反哺于她。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兩場賽事都昭示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民盟盟員,我也曾向“中國上?!薄虾J姓骷庖娦畔浣ㄑ垣I策,希望能在上海設立百所社區(qū)傳統(tǒng)文化教育周末學堂,讓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能真正深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已踏上繁忙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語言文字知識需要興趣,但不能靠一時的熱情,興之所至,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與毅力?,F(xiàn)在,我每天都堅持學習寫毛筆字,不求多,但求堅持,磨練心性;每周都堅持背誦一首詩詞,不求多,但求堅持,感悟頓生;每月都堅持閱讀一部經(jīng)典,不求多,但求堅持,從容涵泳。在學習的征途上,任何時候出發(fā)都不會晚。
撫今追昔,歷史一直自有邏輯,讓我們博古通今,博采眾長,為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涵養(yǎng),做一個“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的追夢人,正如2015年《南方周末》新年獻詞所言:“你對美好的向往關乎國家的方向”。
學有所依,必無止境?!?span>
(作者單位:市律協(xié)公共關系部)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