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wèi)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tǒng):
http://www.yxdday.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www.yxdday.com
上海市連續(xù)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觀賞《律途》這部話劇,奇妙的感覺貫穿始終。
這是第一部由上海律師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臺上的演員幾乎全是律師,臺下的觀眾十之八九也是律師。演出過程中的感覺相當奇妙,演員與觀眾仿佛瞬間穿梭了時空,兩者之間很難找到清晰的界限———這部話劇里,律師就是演員,演的還是律師!究竟是律師成就了角色,還是因角色的成功而成就了律師?抑或,律師就是角色?角色就是律師?……
所謂的“編劇”,其實也“名不副實”。劇中的案情,大多來源于真實案例,又因律政劇的真實與嚴肅性所限,編劇進行藝術加工的空間非常有限。因此,真實、清新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部話劇的特點。因為劇情來源于真實案件,所以沒有了矯揉造作、故作姿態(tài)。綜觀全劇,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除了自然,便是專業(yè)。雖然缺少了些許舞臺劇慣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此劇的質量。相反,該劇依舊動人,數度催人淚下———因為最真,所以最美!而且,與觀看其他的演出不同,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觀眾們開始越來越難辨出自己究竟是在欣賞一部話劇,還是在舞臺上突然發(fā)現了工作中的自己?觀后回味,或許兩者早已融為一體:舞臺上的那個角色,本是以千千萬萬律師為原型抽象出的個體,而觀眾席中的同仁們,正是那千千萬萬個律師的原型。演員根本無需通過表演引起觀眾的共鳴,律師這個共同的身份,便已是最大的共鳴點!
在這種奇妙的體驗之下,一個半小時的話劇轉眼便進入了尾聲———其實,舞臺上的4個律師角色,他們所經歷的困惑、思索、頓悟和反思,不正是我和律師同仁們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的困惑、思索、頓悟和反思么?
古語有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如此想來,我不禁啞然失笑:這部上海律師第一次試水的話劇,雖然在舞臺調度、演員表演、場景銜接等方面均還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進空間,但從舞臺藝術追求的本質來講,卻已達到了其他劇目和表現形式所一直追求但往往難以企及的較高境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在劇目與觀眾間產生“鏡面效應”,引人深思,使人回味無窮……●
(作者單位:上海鐘穎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